合同無效認定的強制性規定
導讀:
合同無效認定的強制性規定是主體不適格、意思表示不真實、違反法律規定等。且一般情形包括:無民事行為能力人訂立合同,行為人與相對人惡意串通,損害他人合法權益訂立合同等。
《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》第一百四十四條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。
第一百五十三條違反法律、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。但是,該強制性規定不導致該民事法律行為無效的除外。違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。
第一百五十四條行為人與相對人惡意串通,損害他人合法權益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。
1.返還財產,包括單方返還和雙方返還;
2.折價補償,當財產不能返還或者沒有必要返還時,按照所取得的財產的價值進行折算進行補償;
3.賠償損失,一方當事人因合同受到損失,另一方當事人對此有過錯時,應賠償受害人的損失。
《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》第一百五十七條規定,民事法律行為無效、被撤銷或者確定不發生效力后,行為人因該行為取得的財產,應當予以返還;不能返還或者沒有必要返還的,應當折價補償。有過錯的一方應當賠償對方由此所受到的損失;各方都有過錯的,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。法律另有規定的,依照其規定。
合同無效或者被撤銷后,因該合同取得的財產,應當予以返還或者沒有必要返還的,應當折價補償。有過錯的一方應當賠償對方因此所受到的損失,雙方都有過錯的,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。法律快車提醒您,如果合同雙方當事人都有過錯,依照規定,雙方應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,即適用過錯的程度,如一方的過錯為主要原因,另一方為次要原因,則前者責任大于后者;此所謂過錯的性質如一方系故意,另一方系過失,故意一方的責任應大于過失一方的責任。
引用法條
聲明:該作品系作者結合法律法規,政府官網及互聯網相關知識整合,如若內容錯誤請通過【投訴】功能聯系刪除.
相關知識推薦
合同簽訂以后并不是馬上生效的,有的簽訂以后也有可能是無效的合同,法律上對于無效合同的情形也是做出了約定,這個在認定之后就會產生一定的法律后果,之后就會進行處理,接下來就和法律快車小編一同來了解無效合同認定的情形。
導讀: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》第52條規定了合同無效的幾種情形,其中第5項規定違反法律、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合同無效。案情2004年6月20日,原告新余市xx礦業有限責任公司(下稱原告)與被告鐘xx(下稱被告)簽訂井下采掘勞務合同書和補充協議,約定被告承包原告的
《合同法》第五十二條規定:有下列情形之一的,合同無效:(1)一方以欺詐、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,損害國家利益;(2)惡意串通,損害國家、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;(3)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;(4)損害社會公共
租賃合同糾紛可以要求違約金,一般不能要求租賃利息,租賃合同中另有約定的除外。涉及承租人逾期履行支付租金義務或者遲延履行其他付款義務,出租人按照融資租賃合同的約定要求承租人支付逾期利息、相應違約金的,人民法院應予支持。
租賃合同的解除方式有:1、協定解除,承租人與出租人協商一致解除房屋租賃合同;2、約定解除,合同中約定的解除條件發生后解除房屋租賃合同;3、法定解除,一方違約,另一方主動解除房屋租賃合同。
訂立租賃合同后未經出租人同意不可以轉讓,經出租人同意可以轉讓。租賃合同中已經約定可以轉租、或出租人同意轉租的,承租人可以出租給第三人。新簽訂的租賃合同應符合雙方意愿,轉租時承租人不得在房屋內擅自搭建,不得拖欠租金,不得超過剩余租賃期限。
贈與合同發生效力滿足下列條件可以撤銷:受贈人存在嚴重侵害贈與人或者贈與人近親屬的合法權益的行為、對贈與人有扶養義務而不履行、不履行贈與合同約定的義務等。撤銷權一經行使即發生效力。因撤銷權為形成權,其行使的效果是使贈與合同關系歸于消滅。
手寫協議書需滿足協議雙方自愿訂立該協議、協議雙方具有完全的民事能力、協議書內容不違反相關法律規定,不牽涉到第三方的利益,經雙方簽字,該財產協議書就具有法律效力。如果協議內容涉及違反法律法規規定,則該財產協議書無效。
贈與合同在沒有轉移財產所有權,且非公證、慈善等贈與情形的,那么便可以隨時撤銷。如果贈與財產完成了交付,需要法定事由,如嚴重侵害贈與人或者贈與人近親屬的合法權益才可以撤銷。
相關欄目
海量合同范本 · 任意編輯下載